扫一扫 关注我们
研发支出费用化与资本化的分析思路
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那么实务操作中,企业应如何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如何确定开发阶段的资本化时点?如何判断研究开发支出费用化与资本化?本文为您提供一般分析思路。
一、如何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
1. 研究阶段
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为进一步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比如,意在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活动,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研究,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可能替代品的配制、设计、评价和最终选择等,均属于研究活动。
2. 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开发阶段应当是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
比如,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不具有商业性生产经济规模的试生产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运营等,均属于开发活动。
3. 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
①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支出: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期末转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研发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②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支出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达到预定用途: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二、如何确定开发阶段的资本化时点
企业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
1. 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判断无形资产的开发在技术上是否具有可行性,应当以目前阶段的成果为基础,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证明企业进行开发所需的技术条件等已经具备,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或其他不确定性。比如,企业已经完成了全部计划、设计和测试活动,这些活动是使资产能够达到设计规划书中的功能、特征和技术所必需的活动,或经过专家鉴定等。
2. 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企业能够说明其开发无形资产的目的。
3. 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无形资产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应当对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产品的市场情况进行可靠预计,以证明所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并能够带来经济利益,或能够证明市场上存在对该无形资产的需求。
4. 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企业能够证明可以取得无形资产开发所需的技术、财务和其他资源,以及获得这些资源的相关计划。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以提供支持的,应能够证明存在外部其他方面的资金支持,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声明愿意为该无形资产的开发提供所需资金等。
5. 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支出应当单独核算,比如,直接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等。同时从事多项研究开发活动的,所发生的支出应当按照合理的标准在各项研究开发活动之间进行分配;无法合理分配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三、如何判断研究开发支出费用化与资本化
1. 首先明确企业研发活动处于研究阶段还是开发阶段,明确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分界点。
2. 若已进入开发阶段,则进一步确认资本化时点。
3. 企业研究阶段的研发支出均费用化处理,在利润表“研发费用”项目列报。
4. 企业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进行费用化处理,在利润表“研发费用”项目列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进行资本化处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余额在未达到预定用途前在资产负债表“开发支出”项目列报,达到预定用途后,转入“无形资产”科目,在资产负债表“无形资产”项目列报。
5. 如果确实无法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将其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
四、总结
本文提供了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与资本化的一般分析思路,需要强调的是,该部分在实务操作中因涉及高度主观且复杂的专业判断,且与所属行业特性密切相关。因此需审慎判断,可依据企业内部研发管理制度,参考企业内部立项文件、研发过程中各重要验收节点,咨询会计师或行业专家等进行综合判断。
相关附件下载:
上一篇:高新技术企业高品模块知识梳理
下一篇:苏州市重点软件企业入库申报要点